2014年10月9日,是中國建筑防水協會成立30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應《中國建筑防水》雜志社“我與防水30年”主題征文活動之約,協會組織行業老領導、老專家座談,追憶我國防水科技事業的開拓者徐昭東教授,回顧其對我國建筑防水事業發展所做的卓越貢獻。
徐昭東先生出生于1934年,江蘇無錫人,195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材料系,先后任教于同濟大學、北京建筑工業學院、武漢建材學院(后更名為武漢工業大學,現名武漢理工大學)。1987年應邀赴美,在新澤西州理工學院任客座教授。徐昭東教授曾任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美國旅美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等職,是美國國家標準局D08會員、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C20委員、美國屋面工程協會(NRCA)第一個中國會員、英國皇家化工學會會員。徐昭東教授經歷了中國建筑防水事業蓬勃發展的時代,留下了學識豐富、俠義心腸、品格高逸的偉岸背影,值得后人景仰。
他潛心鉆研開拓創新,致力于防水行業科技進步
徐昭東教授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始從事建筑防水研究工作的,他才思敏捷,開拓創新,全心致力于防水行業科技進步。
徐昭東教授負責完成或者協助完成了多個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不僅有效解決了防水行業各個時期的實際難題,促進了防水科技進步,而且還提高了防水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1983年3月,國家科委下達了國家“六五”科技攻關項目“瀝青基耐低溫油氈研究”,由中國建筑防水材料公司負責組織實施。該項目由武漢建材學院徐昭東教授牽頭,河南建材研究所及四個防水工廠參與,共分4個子課題,其中徐昭東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承擔了“煤瀝青基耐低溫油氈研究”子課題。整個科研項目于1987年通過了部級鑒定。這是防水行業第一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項目的研制成功和鑒定為行業以后承擔更多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后,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啟動,防水行業爭取到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75-33-04-08的各子課題:“APP、SBS改性瀝青及其油氈研究”、“優質氧化瀝青及其油氈研究”、“瀝青基防水密封材料研究”,分別由武漢建材學院、蘇州防水研究所、武漢油氈廠、天津油氈廠等承擔研制工作。徐昭東教授作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協調各方人員、調配各方力量、安排實驗進度、檢查階段成果,事無大小,無不躬親?!捌呶濉惫リP項目的成果為后來APP、SBS改性瀝青卷材技術的國產化和國內大規模應用、改變紙胎油氈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實現防水材料產業升級,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撐項目“既有建筑節能屋面系統研究”中,徐昭東教授也有重要貢獻。該項目子課題由蘇州防水研究院承擔,但項目的研究領域并不是蘇州防水研究院的專長,徐教授在課題的設立、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做了很多重要的具體工作,包括課題研究思路的確定、試點工程的聯系和推進等等,他都全心參與,且完全不計個人得失。
徐昭東教授依托他在武漢理工大學創立的有機建材所,為我國有機建材特別是改性瀝青及建筑防水材料的技術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開拓和推廣作用。他深入生產一線,將科研工作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完成了許多針對防水材料生產和檢測的研究項目。早在70年代初,徐昭東教授就開始實施針對瀝青油氈生產和檢測的研究項目,并陸續完成了一些重要的課題,比如:確立油氈真空吸水試驗方法,使當時檢測周期由兩天縮短為兩小時;提出了柔性防水卷材屋面施工的剝離區概念及計算方法(相關論文后來在國際會議上宣讀),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同。1977年,徐昭東教授與河南建材研究所(現河南建材研究院)褚承祖先生等人共同承接了鐵道部青藏線凍土帶路基保溫材料研究項目,該研究項目由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牽頭,在青藏高原風火山地區設立了高原凍土帶路基研究基地,耐低溫涂料也應用于此。這一項目吸收了建材行業的部分研究人員參加,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科學地解決了在凍土地區修建鐵路的技術難題。徐昭東教授還成功研制了打孔油氈,該技術在美國獲得了發明專利。
在防水標準的制修訂方面,徐昭東教授也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70年代初,徐昭東教授就參與了防水行業首批國家標準GB 326《石油瀝青紙胎油氈、油紙》和GB 328《瀝青防水卷材試驗方法》的修訂。他提出的“以真空吸水法測定瀝青防水卷材的吸水性”被GB 328《瀝青防水卷材試驗方法》采用,該方法和常壓吸水法相比,大大縮短了試驗時間,有利于加強產品的質量控制。此法實為該標準修訂中的一大亮點。此后,玻纖胎瀝青瓦、塑性體瀝青防水卷材、彈性體瀝青防水卷材等產品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制修訂中,徐昭東教授也都參與了重要的前期工作。
徐昭東教授的研究涉獵很廣,對瀝青瓦用彩砂、膨潤土、輕型組裝房屋、太陽能屋面都有深入研究。他主導了瀝青瓦用彩砂項目,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在國內應用,并最終成功在江蘇江陰采麟彩砂廠實施生產,彩砂品質達到國外先進水平。該項目使得合格的國產瀝青瓦用彩砂在國內從無到有,直至發展成為成熟的產業。徐昭東教授晚年在太陽能屋面領域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研究,直至離世。他通過精確的研究計算,推論出建設部太陽能示范項目不具可推廣性,應按照商業化的模式來設計太陽能屋面。其理念被行業管理部門采納,確立了推廣分布式太陽能屋面的發展模式。另外,徐昭東教授也與蘇州卡洛斯工業園合作,積極實踐輕鋼屋面太陽能一體化技術。
徐昭東教授著書立說,影響深遠。他與同行合譯的《建筑密封材料》(美國)和主編的《瀝青防水卷材性能與檢驗》、《材料流變學探索》等著作,被行業科技人員奉為技術“圭臬”。
他推動防水學術交流和傳播,是防水行業對外溝通交流的第一人
徐昭東教授最早走出國門參加學術會議,他將在國外看到、學到的新技術、新思維及時引入國內,堪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防水行業對外溝通交流的第一人;他還參與創辦了我國唯一一本專業技術雜志《中國建筑防水材料》,發起成立了中國硅酸鹽學會房建材料專委會防水專業學組,是防水行業學術交流的推動者。
徐教授是首批去國外進行防水學術技術交流的學者。1981年,建材部派出時任河南建材研究所總工程師的褚承祖先生和武漢建材學院徐昭東教授參加了第二屆“國際屋面及屋面工程學術會議”。該會議是國際上著名的屋面和防水領域的技術研討會,每七年舉辦一次,地點在英國。徐昭東教授和褚承祖先生帶回了全部會議論文,并翻譯印刷供行業學習。1987年,徐昭東教授接到了第三屆“國際屋面及屋面工程學術會議”組委會通知,大會將于1988年4月在英國普利茅斯召開,邀請中國專家參會并宣讀論文。徐昭東教授將組委會的論文征集通知轉交給了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在協會的組織協調下,中國防水代表團最終共有5位專家成行,在會上宣講了5篇論文,受到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這是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第一次組團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徐昭東教授重要的前期工作,幫助中國防水界首次亮相國際防水界最高學術會議,使國際社會開始關注中國防水技術與市場。2000年之后,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與美國屋面工程協會(NRCA)建立了官方聯系,這其中徐昭東教授也做了重要的前期聯系工作。從這以后,中國防水代表團每年出訪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開始建立了中國與國際防水界的良性互動,推動了中國防水行業與世界先進技術的融合。
徐昭東教授是旅美學者,他將在國外看到、學到的新技術、新思維及時傳入了國內。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防水材料基本以瀝青紙胎油氈為主,紙胎油氈以氧化瀝青為原料,易老化、壽命短。當時承擔國家計劃內油氈生產的企業,已投入全部規模生產油氈,但仍不能滿足國內改革開放建設的需要。時任中國建筑防水材料公司經理的趙松先生(同時兼任建材部地新局副局長),一生都把致力于增加油氈產能、提高油氈質量和使用壽命以及節約瀝青資源作為使命。徐昭東教授向趙松局長介紹了歐美發達國家的防水市場情況,指出國外正在大力發展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這促使趙局長果斷決定停止旨在提高產能的油氈中試生產線的研制,轉而開始引進國外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先進技術和成套裝備的調研工作。從1983年11月開始,中國建筑防水材料公司組建了引進線工作小組。在徐昭東教授的幫助下,工作小組對西德、意大利、西班牙、美國、奧地利、日本等國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技術和成套裝備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與各國設備供應商的多次技術談判后,最終確定以285萬美元引進奧地利Villas公司的全套多功能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生產線一條,并包括了行業以后用于消化吸收的全套圖紙。1986年國家建材局批準引進合同,生產線設在武漢油氈廠,由中國建筑防水材料公司和武漢油氈廠共同合資建設。這是中國第一次全套引進國外防水卷材生產裝備,從此行業掀起了引進全套國外防水卷材裝備的熱潮。繼武漢、天津之后,僅1987—1993年的6年間,我國就先后引進各類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成套裝備11條。徐昭東開創性的工作,對引進國外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成套裝備和技術、加速我國建筑防水卷材產品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國內引進發展瀝青瓦、單層卷材屋面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早期工作中,徐昭東教授也都有重要貢獻;他還組織協助沙市建材廠引進了一套美國的密封材料生產線。
徐昭東教授是我國建筑防水材料行業唯一一本專業雜志的第一發起人和主要創始人之一。1983年秋,徐昭東教授和褚承祖先生去看望從河南所調入國家建材局建材情報標準所工作的牛光全先生,提出創辦防水材料雜志的設想,三人一拍即合,一起前往中國長城防水材料公司,找到趙松總經理提出此建議。辦一本專業雜志,也一直是當時防水公司領導的想法,此時由三位專家提出,其實也就解決了辦刊專家的問題,因此,趙松總經理當場表示立即啟動雜志創辦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84年3月,我國第一本防水材料專業雜志——《中國建筑防水材料》正式問世。雜志創刊后,徐昭東教授作為雜志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副總編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積極撰稿、組稿,發表了《不同溫度下的屋面材料的流變特性》《油氈生產的發展方向——單層改性瀝青油氈》《水乳型厚質橡膠瀝青涂料的研究》《順丁橡膠改性渣油的粘性與彈性》等優秀稿件。每當碰到編輯部的同志,徐昭東教授都會親切地詢問雜志近期稿件情況如何,需不需要他幫助組織稿件,他對雜志的關心溢于言表,有生之年自始至終。徐教授等人發起創辦的《中國建筑防水》雜志,經過3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行業宣傳政策、傳播技術、交流信息、培養專業人才的不可或缺的窗口和平臺。
同是1983年,在杭州召開的中國硅酸鹽學會房建材料專委會的年會上,徐昭東教授發起成立了中國硅酸鹽學會房建材料專委會防水專業學組。1986年10月,硅酸鹽學會房建專委會防水學組成立大會在昆明召開,徐昭東教授當選首屆學組主任。該防水學組的成立,使防水材料的研究得以在專業學術機構層面上廣泛交流。
他心懷社稷,是防水行業最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徐昭東教授是防水行業最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是湖北省知識界的人大代表,90年代向人大提交的關于建筑滲漏治理的提案,促成了建設部兩項建筑滲漏治理法規的出臺;他將國儲糧庫應提高防水工程設防標準的建議直接上書國務院總理,促成了建筑防水工程質量保修期的延長。
1991年初,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和《中國建材報》共同策劃,開展“房屋滲漏問題連續報道”。為了使更多的有識之士和百姓參與討論和獻計獻策,在策劃時進行了分工,由中國建筑防水協會朱冬青先生負責聯系落實防水專家專訪。徐昭東教授是國內著名的防水專家也是人大代表,朱冬青先生邀請他接受了《中國建材報》社的專訪。徐教授一語中的地指出:中國建筑滲漏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建筑管理制度存在重大瑕疵,防水工程質量只有一年保修期,沒有保證期,只管當年不漏;實施保修期就是從制度上允許建筑物滲漏。徐教授與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中國建材報》的領導及同仁討論后形成初步共識:既然建筑滲漏的主要問題在于制度,那么就在人大會議上做個提案,以推動開展建筑防水的立法工作。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聯系了時任協會副理事長、北京油氈廠廠長楊步然和技術科長田鳳蘭以及時任國家建材情報所主任牛光全,數次前往湖北代表團駐地——湖北大廈與徐昭東教授磋商,一起為起草人大提案提供技術支持?!吨袊ú膱蟆酚浾吒叭舜蠛笔〈韴F駐地,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暢談房屋滲漏及治理的問題,獲得更多代表的關注與支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份人大提案草稿誕生了。經過數次修改,徐昭東代表領銜并有30位代表附議簽名的人大提案——《關于治理建筑滲漏問題的建議》,正式提交給全國七屆人大四次會議提案組。提案的核心為:1、盡快成立全國建筑防水工程領導小組;2、探索制定防水工程質量保證期制度;3、提高防水工程定額;4、將防水科技攻關列入國家“八五”規劃。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份關于建筑防水問題的全國人大提案。人大提案得到了積極響應:建設部迅速成立了“全國防水工程領導小組”;并于當年6月和12月分別發布兩項法規:《關于治理屋面滲漏的若干規定》和《關于提高防水工程質量的若干規定》。一個提案、兩項法規,標志著建筑防水市場規范和防水工程質量探索“立法”的開始,對今天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
事后,為感謝《中國建材報》社對防水行業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宣傳,徐昭東教授囑托其弟子孔憲明老師定制了兩個獎杯,并請武漢工業大學陶校長題詞,敬贈《中國建材報》社。
1998年,為拉動內需,國家決定增加1 000億元專項資金并配套1000億元貸款,啟動重點工程建設,其中300億資金用于建設1 000億斤倉容的國家儲備糧庫建設。首批工程為建設500億斤倉容的中央直屬儲備糧庫。由于糧庫防水屬于一級設防,關系重大,在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的推動下,11月15日,國家糧食儲備局召開了國儲糧庫防水設計方案研討會,會議否定了原采用二氈三油的防水設計方案,提出采用一道4 mm厚聚合物改性瀝青聚酯胎防水卷材(一等品)和一道瀝青基涂料組成的屋面防水工程設計方案;同時提出為確保施工質量,應選用具有二級防水工程資質的企業施工。會后協會還向國家糧食儲備局推薦了24家產品優良和施工優秀的防水材料生產、施工企業。協會推薦的設計方案和企業名單得到國家糧食儲備局的首肯。
當時,行業鮮有企業能生產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特別是能生產一等品聚酯胎防水卷材的更少。而根據糧庫設計方案,僅一期工程就需要此類卷材1 000萬m2,超過當時全國一等品卷材年產量的10倍以上。正當協會積極組織企業生產一等品聚酯胎改性瀝青卷材時,傳來了壞消息:由于預算原因,量大而廣的平房倉擬不采用新設計方案。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中國建筑防水協會朱冬青先生通過來協會辦事的孔憲明老師求助于徐昭東教授:是否有可能以他人大代表的身份,直接向國務院寫報告,反映此事重大?
徐昭東教授聞訊后立即來到防水協會,與協會的孫慶祥先生和朱冬青先生一起協商方案,進行調研,并連夜起草了“中央直屬儲備糧庫可能會出現大面積滲漏”的報告,經多次修改后,于1999年2月19日直接上書朱镕基總理,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央直屬儲備糧庫可能會出現大面積滲漏。徐教授還提出4條建議,國儲糧庫的防水工程直接關乎糧食安全,應確保專家研討會通過的防水設計方案的實施,應增加防水工程預算,并建議防水工程應實施質量保證期制度。
上書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送總理辦公室,當時,正值朱镕基總理訪問俄羅斯。朱總理回國后,立即指示時任主管糧庫建設的國家計委副主任王春正閱處。王春正接到總理指示后,于3月14日指示:關于平房倉防水防漏問題應給予足夠重視。平房倉防滲材料一定要可靠,必須選用防水協會推薦的24個企業的產品;決不準采用小企業、特別是質量低劣的企業產品;如果采用新材料僅增加3%的造價,擬盡量用新型材料;再發一個通知強調保證工程質量。朱總理的指示得到貫徹落實,第一期中央直屬儲備糧庫屋面防水工程新設計方案得以實施,500億斤倉容的糧食安全得以保證。
徐昭東教授的上書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國務院總理批復的有關防水問題的報告。由于徐昭東教授的上書中還有實施防水工程質量保證期的提議,朱镕基總理的批復文件還同時由總理辦公室批轉建設部。
1999年7月29日,時任建設部副部長的鄭一軍召見徐昭東教授。徐昭東教授向鄭部長匯報了我國實行防水工程質量保證期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備的條件,并一語破的地指出:我國現行的防水工程保修期就是從制度上允許建筑物滲漏,保修期制度是目前建筑滲漏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實施保證期制度是規范我國防水工程市場和根治滲漏頑疾的必由之路。鄭部長贊同徐教授的主要觀點,對徐教授上書的內容已做了充分調研;并介紹了建設部正在制訂《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不久將由國務院發布;由于建筑工程質量保證期制度的復雜性,將做一些探索和過渡;并征求徐教授意見:是否防水、供熱、給排水等工程先將保修期延長,在搞清各部位相應保證期年限后,再分步出臺。
2001年1月10日,朱镕基總理正式簽署國務院279號令:《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于1月30日發布實施,將防水工程保修期由三年提高到五年,并首次規定發生質量問題的建設單位應承擔賠償責任。
一份上書,兩份收獲,同時還加快推動了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推動了建筑防水工程質量管理制度的建設。
他艱苦奮斗終生工作,俠肝義膽品格高逸
徐昭東教授熱愛科研,極具艱苦奮斗的精神。他早年的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在武漢油氈廠開展的,因為當時湖北的有機建筑防水材料企業以武漢油氈廠為龍頭,研究防水材料不去武漢油氈廠是不可能的。徐昭東教授從學校到武漢油氈廠要過長江和漢水,斜穿武漢市,故而有時在油氈廠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不?;丶?。當時油氈廠生產環境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滑石粉撒布是開放式的,200 ℃瀝青揮發的煙氣裹挾著粉塵洋溢在車間,到了夏天更是悶熱異常、污染不堪,而徐昭東教授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中開展研究工作的。在創建有機建材研究所時,實驗室、辦公室、實驗設備、科研儀器等物資條件短缺,徐昭東教授只好“借”了學生——鈣塑材料車間王廠長的地盤來開張。徐教授不以研究環境差、條件艱苦為意,研究成果豐碩,這跟他吃苦耐勞、一心鉆研的精神是分不開的。徐昭東教授勤勉敬業,以終生工作為樂,晚年仍抱病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究工作直至離世,甚至他逝世當天還約了人商議太陽能屋面事宜,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徐昭東教授生活簡樸,穿的衣服甚至都有破的,但是對別人卻相當豪爽和慷慨,具有俠義心腸。學生、朋友生活上有困難,他都會不圖回報地慷慨相助,許多課題他都是不計報酬地自費研究,行業內許多企業、個人都曾得到過他的幫助,許多人也因此成了他的摯友。業內有人戲稱徐昭東教授為武工大“三劍客”之一,足見其俠肝義膽的風度。
徐昭東教授思維之敏捷,與其年齡“嚴重不符”,他對待感興趣的事物,一定會一鉆到底、徹底弄明白。他對防水行業科技有敏銳的前瞻性,對綠色屋面、輕型節能屋面、光伏屋面等發展趨勢的研究,一直走在行業科技的最前端。徐昭東教授學術作風嚴謹,數學基礎非常扎實,對相關技術都要進行縝密的數學推導后才下結論。
徐昭東教授學識豐富,但他卻十分謙遜、毫無架子。他跟人談話時,常以“你是這方面的專家,我要向你請教”“我能幫你做些什么”為開頭,一下子拉近了與對方的距離。徐昭東教授是儒雅之士,不為功名所累,當年還婉拒了湖北省建材局副局長之職。
作為我國防水行業第一代科技工作者,徐昭東教授窮其一生鉆研防水技術的真諦,是中國防水科技事業的開拓者,開創了中國建筑防水的新篇章,其人學識豐富、俠義心腸、品格高逸,實為后輩楷模。
?。ǜ鶕烨隰?、牛光全、孫慶祥、樊桂珍、楊斌、田鳳蘭、孔憲明、朱冬青、姚建慶等人回憶整理,朱冬青策劃,潘文亮執筆, 孔憲明、姚建慶審改)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防水雜志)